当前位置: 首页  校友刊物  校友文苑
我的母校―南京审计学院
发布时间: 2012-03-06 浏览次数: 2137

初到南京

我生于河南一个偏僻的乡村,从小学至大学、从农村到城市都经历了不少坎坷。我们那里没有山水风光、也没有文物古迹,入学之前,我一直都被书本中描绘的如诗如画的南京吸引着。2002秋,我终于乘上南下的火车,迎着闻名于世的六朝古都迈出了第一步,刚下火车时,我人生第一次亲眼看见了壮美的大山(紫金山),看到了高耸的大厦和喧嚣的城市。继而在车站坐上学校的大巴开赴南京审计学院浦口校区,满心的好奇和兴奋代替了奔波的苦累,一个小时的路程使我切实体会到“人在画中游”的优美意境。现在想起这些,亦是无限感慨。

如实说来,那时的浦口校区还不够宽阔,甚至还有些许荒凉。建筑少、学生少但树木却很多,精致的校园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刚进大门便是宽阔的上行大道直抵学校唯一的图书馆,左手边依稀望去是起伏的大山和散落的山村,右手边是林木茂密的小山和存水不多的小湖,继续往前,路过食堂和操场,右转不远即是新建的宿舍楼和熙熙攘攘的学校后门,这些就是母校给我的第一面。远离了贫穷落后的家乡,第二天便到了这个幽静精致的校园,那时竟然升起一种恍然隔世的感觉。

我的大学

四年的大学生活,带给我太多难忘的回忆,尤其在浦口校区,母校真正给了我丰富的文化知识、独立生活的经验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入学以后,接触的是丰富全面的课本知识和新奇有趣的自然环境,虽然学生干部的工作占用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高中以来陡然的放松也释放了太多的慵懒,但我还是按部就班地遵循着学校的课程,努力做一个优秀的学生。在校时因家庭贫困而致生活窘迫,所有的在校开支也只能依靠不多的奖学金和贫困补助,但这些困难从未打消过我求知的欲望,我的大学生活从不曾苦涩艰辛,因为在那里有李先凤等诸多老师的倾心帮助;我的大学生活也从不曾单调乏味,因为在那里我交往了许多睿智的朋友和真心的伙伴。时至今日,新建的图书馆、长满枫叶的山坡、后山辽阔的水库以及热闹繁荣的珠江镇都不时地在我脑海中涌现。

记得有一次,与金融系、计算机系的几位同学结伴,准备一探学校后山(据询当地村民,此山名为二龙山(音))的究竟。周末一早,收拾利落,整理行装,背包执杖,一行六人迎着遥远矗立的大山进发了,一路的欢歌笑语,一路的热情奔放。徒步走了近一个小时,终于来到了山脚下,没有丝毫的犹豫和踌躇,就一头扎进了茂密的灌木丛。山出奇的静,甚至能听到树叶落地的声音,不时地从树丛中窜出不知名的小兽,也不时地惊扰了林子里的小鸟,就这样沿着蜿蜒而上的乱石水道,我们首尾相望,披荆斩棘,一步步地爬向山顶。林子越来越密了,到处布满了带刺的枝条,每个人都划伤了手脚,一直爬到山顶,才发现高大的树木遮天蔽日,周围密不透风,转眼间便方向难辨,不知来时之路,大家都默不作声,隐隐觉得有些心慌和恐惧。恰在这时,一位同学攀上了一颗高大的树木,左右环顾,旋即遥指远方,惊奇大喊“你看!学校在那里!”,我们也都兴奋地寻找树木爬到高处,真的!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那一刻看到学校时的激动和亲切,从山顶望去,校园小得像一个庭院,分布着几座低矮的楼房,但整个校园与周围的山林融为一体,几多苍翠,几多优美。我们坐在树干上掩饰不住地兴奋,聊得海阔天空,也谈到学校的发展,大家都觉得要是学校能扩建到周围的山边该多好啊,那样的校园山水相间,树石相融,在其间行走也会有更多的自豪,没想到仅仅几年的时间我们的愿景就变成了现实!

毕业以后

转眼间,毕业后我来北京工作已经五年,此间的繁忙暂时隔断了我和母校的联系,偶尔电话联系旧时的同学,听说学校已有了很多的变化,不但扩建了环境优美的校园,教学工作也有了巨大的进展。想着自己在北京碌碌的生活,也开始对母校产生了很多怀念,虽然在莫愁校区已开始感受到就业的压力和竞争的残酷,但在浦口校区的三年学校生活又是多么的轻松和无忧无虑,到处充满着真挚热烈的情谊和多姿多彩的青春,毕业之后,这一切也都不复存在,每一天都在为工作为荣誉辛勤工作,为生活为家庭四处奔波。

几天前的一个电话打破了我在北京的宁静,母校计划在北京成立审计学院校友会,几位老师来到这里组织在京同学进行了交流。会上介绍了学校近几年的发展,观看了制作精美的校园短片,并邀请自1987届至2010届的优秀校友代表发言,大家都纷纷畅谈感想,细说当今。那晚始才感觉到,母校已今非昔比,自1983年建校以来,学校本着“诚信求实,笃学致公”的精神,依靠改革开放以来造就的大好经济形势,最近几年教学水平及科研能力均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尤其是校园建设,处处湖光山色,教学设施与自然环境和谐优美,融为一体;此外,母校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无论是机关的、企业的,还是金融系统的、财政系统的,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奉献着力量、耕耘着事业,还有不少人在单位里已任职中层领导,他们始终在为北京校友树立着榜样和标杆,也在为审计学院增添着光彩。

一些感想

再过两年即是学校的三十周年校庆,也算是母校的“而立”之年了,虽然相比其他著名高校,审计学院很稚嫩,很年轻,但三十年也能够为成就一所名校积蓄好力量。今年恰是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家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世界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只要能抓住和用好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学院就一定能够开创一个繁荣辉煌的新局面。

一、大学必需大师。大师是一所大学的灵魂,也是每一名学生引以为豪的资本。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有句名言:“大学者,乃有大师之谓也,非大楼之谓也”,真正道出了高校的建校本质,当年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时,也着力聘请了一批知名教授来校任教,一时间,北京大学声名鹊起、闻名海外。大师是大学所必需的,目前全国高校林立,师资竞争日趋激烈,南京审计学院能否脱颖而出,关键就在于此,因为只有优秀的师资队伍才是办好大学的根本保证,只有一流的大师才是成就名校的坚强柱石。

二、搞好精品专业。南京审计学院一直以来以“我国唯一以'审计'命名的财经类高校”自居,与审计署同时诞生,伴随着国家审计事业共同发展。改革开放走到今天,国家大力发展会计、审计、税务等专业服务,同时逐步强化审计监督职能,借此机遇创办一流大学,审计学院显然具备自身的优势,以审计为中心,辐射相关专业,搞好国家重点学科,在精品专业上下大功夫,真正做到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不可替代的精干人才。

三、积聚社会力量。审计学院建校以来,毕业学生已二十多届,按行政级别来讲,1987届毕业生也即将或已经进入厅局级领导干部之列,其他在企事业单位校友的发展,更是不可预知。这些毕业生分布在祖国各地,正在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如果能把他们凝聚起来,形成完备的校友网络,互通有无、互帮互助,共同为母校发展建言献策,这样一方面能大大增强学院的对外宣传力量,真正树立“审计学院”品牌,另一方面也是学院成长进步的坚强后盾。想如今,北大、清华校庆时,不少中央领导同志和业界精英同聚一堂,共庆母校华诞,希望这些名校的现在也是母校的未来。

以上只是学生对母校发展的一些浅鄙之见,衷心祝愿南京审计学院的明天更加美好!同时对校友会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

 

2002级会计一班  白伟昌

2011523于北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