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郑福源:27岁当镇长的背后

发布者:校友会发布时间:2015-01-25浏览次数:1852

郑福源是我校04级法学专业校友,2008年毕业后回乡任村官——仪征市大仪镇路南村党总支副书记。一年后,所在村党总支升格为党委,又高票当选村党委书记。2010年,竞聘成为仪征市团市委副书记,2012年任仪征市新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先后获得扬州市首届十佳大学生村官、扬州市2009年度十大新闻人物、第六届扬州十大经济新闻人物、第二届仪征市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优秀大学生村官等荣誉称号。

小编把各类媒体对他的采访报道做了一个梳理,与大家分享他走过的历程,看看他当镇长背后的故事。

赞成郑福源为新集镇人民政府镇长的66票,反对票没有,弃权票没有……根据本次大会选举办法规定,郑福源当选为新集镇人民政府镇长。

2012312日上午1016分,仪征市新集镇政府会议室,该镇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现场,大会总监票人王根斌向参加选举的66名镇人大代表宣读选举结果。27岁的郑福源,成为扬州1500多名大学生村官中走上镇长岗位的第一人。

——《扬州晚报》2012313日 高锦岭 报道

 

村里回来的年轻人

2008年,刚刚从南京审计学院毕业的郑福源参加了首批江苏省大学生村官考试,并成功入选,在选择服务村庄时,郑福源说,他要回到家乡仪征市大仪镇,农村对我来说有一种归宿感,这是我的家,我的家乡。

郑福源是大仪镇路北村人,十三四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母亲都相继去世,郑福源说他是个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在郑福源要求下,他被如愿被分配回大仪镇,来到了大仪镇路南村担任村主任助理。

刚刚担任村官的郑福源面对的是怀疑的目光,村民们都不敢去信任一个刚出校门的毛头小伙子,郑福源没有被怀疑击倒,他一头扎进村子里,其实获得村民们的信任并不难,不要眼高手低,故作清高,只要踏实做事,谦虚肯吃苦,村民们都看在眼里呢。郑福源有一本《民情日记》,平时不管走到哪里,都随时把村民们反映的意见建议记录下来几年下来,已经记了7大本,成为了他的农村小百科全书

——《央视走基层》 沈玮 报道

 

初到农村,郑福源并不知道该怎么解决村里的问题。我就看书记主任是怎么做的。他总是静静地在一旁,边看,边听,边学习。看得多了,他也渐渐悟出了一些为官之道

有一次,有两家人因为宅基地和以前的一些宿怨吵了起来,很凶,郑福源硬着头皮进行调解。村民们都围过来看热闹,也有人旁观他究竟能不能处理好。当时,他差点儿急哭了。

很慌,不停地想怎么办,怎么办。郑福源强迫自己镇定下来,突然对着杂乱的人群大吼一声:不要吵了!

他们是没想到我这个年轻的大学生村官也敢吼他们。郑福源说,不过这一嗓子还真管用,两家人安静了下来。他趁机给两家人做工作,还给在场的人都发了烟。最后,两家人终于想通了。

从最初的书记助理到村党委书记,郑福源只用了一年的时间。直到现在,郑福源都不是特别清楚,自己做过什么事情值得老书记主动让贤,向镇里推举自己做村党委书记。他总是觉得,自己在村里不过做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资助五保户;修了一条水泥路;把已成了摆设的村图书室整理出来,并为图书室增添了上千册图书;通过网络帮助村民收集各种实用信息,组织村民定期收看远程教育课程……

——《中国青年报》 201199日 陈凤莉 报道

 

村民创业的领头人

上任伊始,经过深入调查的郑福源说服村领导班子关停了效益很好、但是污染严重且存在安全隐患的鞭炮厂,他认为,既然扎根农村,就要充分利用农村的优势,发展高效农业,他想带领村民走一条生产、技术、市场相结合的富裕路。郑福源考察了很多项目,最后决定进行高效农业试点。2008年底,郑福源在路南村租用了20亩地,带领40多个村民,创办了扬州市嘉康菇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始了金针菇的工厂化生产。

如今,公司运营了五个年头,不仅培养室、生长室、包装室等一应俱全,实现了机械化、流水线生产,还成立了专门的食用菌配送中心,有固定的销售渠道。现在该公司已吸收60多名农民就业,人均月收入3000元,实现金针菇日产6吨,每天全部销完,年产值达1400万元。

在村里,用大棚种蔬菜,我是第一家。谈起大棚蔬菜种植,郑福源滔滔不绝,“2009年底,我又向村里流转了20亩地,建了18个大棚,每个大棚种植不同的时令蔬菜。规模不大,一般蔬菜可以提前上市,卖到好价钱。为了帮助村民掌握更多的蔬菜种植技巧,郑福源常常请来仪征市农委的专家给予指导,并到书店买来书籍、在网上下载视频供村民学习,还常常在大棚内开起经验交流会。在他的带动下,老王等种植户每天都看农经节目,还学会了用地膜种菜。目前,郑福源高效农业试点之一的蔬菜种植园,已带动20多个农户创业,实现年收入20万元。

——《光明日报》201373日 郑晋鸣 报道

在郑福源的带领下,村里先后投入近400万元,新建了农民集中区,200多户村民已喜迁新居,通组道路8公里、安装路灯150多盏,清理水塘21口,实施区域供水,让群众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路南村先后获得新农村建设市级示范村、扬州市百强村、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央视走基层》沈玮 报道

郑福源的举动打动了老支书尤德宝的心,村党委成立时,尤德宝主动让贤,力荐今年才24岁的郑福源,担纲路南村发展重任。他在郑福源当选村党委书记后,向全村党员介绍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对郑福源信心十足,选择郑福源为当家人,我们路南村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仪征市人武部 报道

 

新时期村官的代言人

201011月份,郑福源参加了全市组织的选拔考试,成功当选为共青团仪征市委副书记,不过他并没有丢下村官的工作,依然担任路南村党委书记,主要工作重心依然放在村里。在担任团市委副书记的时候,郑福源发现有很多青年对基层情况不了解、工作创新不够,他多次组织青年到路南村蹲点实践,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这样的互动实践中,青年们对农村认识增加了许多,而郑福源和村民也从年轻人身上学到很多新思维,开拓了发展的新思路。

20122月份,郑福源成功当选为新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从一名大学生村官,成为主政一方的基层领导,我要感谢领导们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决心,这份新的工作对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只有把这份工作干好,才能对得起组织对我的信任,才能对得起新集镇的父老乡亲。

——《央视走基层》沈玮 报道

2012418日,在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召开带头创先争优、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经验交流视频会上,郑福源作为唯一的从大学生村官成长起来的公务员代表在大会作交流发言

——中国江苏网 报道

 

2014年底,我们对郑福源进行了采访,得知:

当选镇长后,郑福源并没有放慢工作的脚步,2012年以来,在镇党委领导下,新集镇在经济建设、集镇功能完善、民生建设等方面取得协调进步。签约项目20多个,开工项目19个,新竣工项目15个,2014年规模工业开票销售位列全市各乡镇之首;投入2000多万完成集镇外立面升级、道路拓展拓宽,优化了镇区布局,创成国家级卫生镇、生态镇;投入4500万,新建镇幼教中心和张集小学;投入220万元,改造农桥10多座;新建、维修涵闸16座,新建村组道路17.5公里2013年交付6家村标准化卫生室,2014年新建4家;13个村全部建成一站式服务大厅……

还有许多工作,难以一一列举,摘取的部分数据只是一个侧面,记录了年轻的他在镇长岗位上兢兢业业、造福一方的实在举措。

在接受采访时,郑福源表示:

工作中,有苦有乐,有付出有回报。老百姓心中会有杆秤,你对他是四两还是半斤,他不会不知道。尽管有时很累,但我从来没有退缩过,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心中依然是温暖的、依然是踏实的,我想,这就是我所有努力的所在。

也许有的时候做的都是小事、琐事,但这些小事、琐事都是群众的大事、急事。大事、急事和好事必须要付出努力。我一直坚信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对于在校的学弟学妹,郑福源的寄语是: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加油!